什麼是JR勒?


一般來說,日本的鐵道主要分為三種:JR(前國鐵)、私鐵和地下鐵。



JR



  JR (Japan Railway)的前身是日本國有鐵道(Japan National Railway, JNR 國鐵),戰前被稱為「鐵道省」(或叫官鐵),至一九四九年,鐵道省改組成脫離政府直接管理的半官方機構,就是國鐵了,五十年代可說是國鐵的全盛期,有大量的地區鄉郊線興建或計劃興建,帶動了一些鄉郊地區的發展,而且那個時代,鐵道是國內長途運輸的最方便及便宜的手段,長距離列車極受國民歡迎,一九六四年,象徵鐵道現代化、高速化的東海道新幹線開業,從此「子彈火車」成了高速列車的代名詞。國鐵還在六十年代設計了專為長途旅客而設的臥鋪坐席兩用電聯車581系(後來的583系)。而國鐵的另一貢獻,可說是接收了一大批戰後失業的軍人,由於戰後,日本的防務由美國負責,大量退伍兵員需要新工作,而國鐵於四五十年代的擴展可說是為這批軍人提供了出路。



  但國鐵在六十年代末起,便轉入了赤字週期。由於新幹線的開業,動力近代化(改用柴用機車代替蒸氣機車,除了減少污染外,亦減少了各列車的職員數,例如以往一台D51蒸汽機車需要四人操作,而使用柴油機車後只需兩人至一人)。加上車用道路質素的改良、高速公路的開業,在來路線(即非新幹線的普通路線)的營業便受到了威脅,客貨運量都急遽下降,直至一九八零年,國鐵的累積赤字更達到一兆日圓(大約六百億港元),於是一連串的改革出現,包括減班、貨運合理化(取消貨物編組場制度及取消貨車車務員制度)、閒散路線車站無人化等,甚至停辦一些嚴重虧蝕的路線,將之改以巴士行走或交與當地政府成立半官方公司營運(「第三sector化」)。但這些行動仍然未能使國鐵轉虧為盈。一九八七年四月一日,國鐵完成其歷史任務,被分拆為六間民營的地區性旅客鐵道公司,即為JR北海道、JR東日本、JR東海、JR西日本、JR四國及JR九州,及一間民營貨物鐵道公司,即JR貨物。其中,東日本、東海及西日本已經股份化,而且會將所賺的資金,抽出一部份補貼其餘三間姊妹公司。



  JR為外國旅客提供了一種叫「JR pass」的火車證,讓旅客能用一證通行於所有車站,除了「nozomi」(新幹線列車中最快的一種)服務外,其他鐵路列車都可以使用JR pass乘坐,在日本穿「州」過「縣」,十分方便。



私鐵



  私鐵也分成三類:大手私鐵、民鐵及「第三sector」鐵道。多是一些地區性的鐵路系統。



  大手私鐵是指大型的私人鐵路公司,香港人較熟悉的有東急、西武,無他,兩者都在香港擁有百貨業務(雖然香港東急已經停業了)。在日本,大手私鐵的業務可用「百足咁多爪」來形容:巴士、酒店、百貨、高爾夫球會、主題公園到不動產業務都有,可見其規模之大。



  民鐵比大手私鐵來說,規模較小,其他業務也可能沒有那麼多,但很多時,旅遊區附近的民鐵,都會經營旅遊業務的。



  而第三sector,則是一種揉合官方與私人的鐵路經營模式,由路線途經的市、縣政府及一些私人公司合資組成,通常是一些鄉郊地區的線路。但也有例外,例如東京都內的東京臨海鐵道,與及跟東西線直通的東葉高速鐵道就是第三sector了。



地下鐵



  日本的地下鐵大多是市營的,唯一例外就是即將私有化的東京地下鐵株式會社(簡稱東京METRO,前稱「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」),她本身是半官方的公司,而東京都交通廳亦有自己的地鐵線(簡稱「都營地下鐵」)。在日本,由札幌,仙台、東京、橫濱、名古屋、京都、大阪、神戶,到南方九州的博多(福岡),地下鐵可說是大城市的象徵。而且,日本地鐵的複雜之處,在於它會和在地面行走的火車作聯合行走(「直通運轉」)。地鐵總站的路軌會接駁到私鐵線或JR線,地鐵列車會走到私鐵的路軌上營運,反之亦然,讓乘客可以不用轉車而直接由市郊進入市中心地區。



  雖然如此,在日本坐地鐵,也許會讓你覺得香港的地鐵乘客非常幸福。由於東京是個大都市(共有十二條線,第十三條還在興建中),地鐵系統又早開始使用,於是能夠做到同層轉乘的車站少之又少。有些車站,從A線走到B線轉車,短則可走三四分鐘,長的可以走十二分鐘才到達B線的月台!而且還有可能要先剪票出閘,走一段非入閘區域,重新入閘才到你想轉車的月台。



參考資料
願者上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