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問李安.侯孝賢.吳宇森3個人的風格有什麼不同?
因為我不清楚哪些電影是他們拍的.......
吳宇森和李安同在美國揚名,吳宇森以動作片見長,李安的人性描寫堪稱一絕。
李安:
1994年,「飲食男女」延續囍宴時的樸實風格,李安巧妙將男女之情和中國人飲食文化結合在一起。接著李安,開始跳脫中國文化制約。
理性與感性,是李安轉變的開始。他把場景跨出了台灣,演員全都是英國人。這部改編自英國文學名著的電影,讓李安入圍金球獎(新聞、網站)最佳導演,但李安的創意,似乎並不因此滿足。
1997年冰風暴,以及1999年與魔鬼共騎,李安再次嘗試改變!這回他投入好萊屋式商業片的國際洪流中。
於是李安回頭想拍國片,臥虎藏龍因此誕生。這是李安導演生涯的第一個高峰,不僅將華語片成功打入國際市場,這部片子,還被喻為「中國駭客任務」。將武俠電影中使用輕功的表現手法達到頂點,讓人驚嘆。
2003年綠巨人浩克,李安開始大量使用電腦動畫,大玩美式動作特效 2005年斷背山,兩個牛仔的戀情,李安卻顛覆美國西部電影傳統,將中國山水畫的意境融入其中。
巧妙的中西融合,10多年來,李安不斷嘗試突破,也為他自己走出人生高峰。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060306/39/2wtr0.html
吳宇森
從《英雄本色》、《喋血雙雄》到《縱橫四海》,吳宇森的風格就是“極致”:殘酷唯美的江湖,豪情万丈的兄弟情義。《英雄本色》中,小馬哥死了;《喋血雙雄》中,小庄死了;《喋血街頭》中,阿輝死了。但是他們死得尊嚴。甚至《奪面雙雄》中,反派特洛伊的死都是一种英雄的死。吳宇森的江湖中永遠沒有第二條路線,極致的兄弟情義是這個沒有道德、沒有女人、殘酷唯美的江湖中僅存的一抹亮色。生命、友誼、義气在橫飛的子彈和翩翩飛舞的白鴿中顯得揮洒淋漓。在吳宇森的江湖中,演的人心動,看的人心碎!在好萊塢,商業和個性永遠是無法妥協的嗎?沒了江湖的吳宇森仍然是吳宇森,但沒有“極致”的吳宇森就再也不是吳宇森了。
http://www.cnhan.com/big5/content/2004-04/06/content_349431.htm
近幾年來吳宇森已成為好萊塢票房口碑的保證,他的電影作品,包括「英雄本色」、「喋血雙雄」和「縱橫四海」是香港電影界的經典之作;而「變臉」、「不可能的任務2」等片,也翻新好萊塢拍攝手法的觀念,形成「吳宇森風格」。
他拍攝的電影,總是暴力與溫和、動態與冷靜、正義與邪惡互相交錯,使劇情極富張力。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2/new/apl/21/today-show6.htm
侯孝賢的電影風格
提到侯孝賢的電影風格,幾乎眾所皆知的就是他的「固定鏡位」與「長鏡頭美學」。
除了「長鏡頭」與「固定鏡位」之外,侯孝賢的著名風格還包括他的「空鏡頭」與刻意忽略敘事的因果關係。中國電影學者孟洪峰在他的<侯孝賢風格論>章中,對此二方面有具體的說明。
侯孝賢製造這些風格印象的方式(同時也是他的風格特徵)就是透過「物化情緒」與「心理張力」。他以中國傳統美學的「意境」觀念解釋侯孝賢的電影風格的特,認為他的長鏡頭呈現「靜」、「遠」、「空」的意境,表達出作者本人對於「生活真切獨特的感受和認識」(72)。侯孝賢的「空鏡頭」則是源於他對於「環境」的重視,因為環境是情緒的最佳載體。而他喜好使用「追敘」的敘事手法也是同樣一種物化情緒的表現。因此在侯孝賢的影片中常出現「畫外音」以及敘述的省略,「事件與事件之間往往沒有明顯的時間順序,它們環繞著情緒平行鋪展,不是講故事而是說事兒,說是又不是把意思直接說出來而是說細節,說細節又不是從頭說起,只說最有意思的那一點。一點、一點,情緒慢慢就滲透出來了」(74)。侯孝賢電影不講求戲劇張力,卻透過情緒的鋪陳,帶出觀眾在觀影過程中逐漸感染的心理張力。依照朱天文的說法就是「戲味」的變淡,愈來愈走向一種「純粹電影」的形式。
http://www.ncu.edu.tw/~wenchi/article/HouReal.htm
參考資料
自己找的~這些文章都不錯喔~希望你喜歡
留言列表